文章来源:器械之友,未经械友授权不得转载
这个7月,医疗圈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。从医生开出的每一片药,到手术室里的每把钳子,甚至价值千万的核磁共振仪,统统要按新规矩办事。有人说这是医械行业大“地震”,到底改了啥?械友今天就谈一谈。
01
没有药品追溯码,医保不给报销
从7月1日开始,所有医保报销的药品都必须带上专属“身份证”药品追溯码。这个由20位数字组成的代码,能追踪到每盒药的前世今生——哪个厂生产的、哪家批发商送的、什么时候进的医院,扫码全知道。
这么做有三个直接好处:假药无处藏、防止“二手药”、终结“偷梁换柱”。
仅在去年新闻中就常能看到查获的“降压药”里掺淀粉的新闻,现在扫码就能验明正身,再也不会有买到假药的顾虑。当然,也有新闻报道有些药贩子回收过期药换包装,而现在,每个码只能刷一次,直接杜绝。再过去没有药品追溯码的时候,曾有医院把便宜药当贵药报销,现在扫码对账一目了然。
药品追溯码过渡期对库存药品也不能一杆子打死:7月前进货的无码药可以先放进“临时白名单”,但明年元旦起就彻底没戏了。
02
医保基金即时结算全面推进
医保报销慢,再不是医院院长们的心病。
国家医保局发布的《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》,从2025年7月到12月,将全面推进医保基金即时结算工作。旨在解决传统“后付制”下医疗机构垫资压力大、医药企业回款慢的问题。

有个真实案例:某县医院2023年有800万医保款拖了半年没结算,差点发不出工资。现在新规要求,年底前全国80%地区要实现"秒结算"(医保基金即时结算)。
目前进度条已经拉到77%,36万家医疗机构尝到甜头:到账速度从平均3个月缩短到3个工作日,有284个地区提前拿到763亿“信用额度”。这一改革也引起了连锁反应:药企回款周期从180天压缩到60天内。
医院价格再做调整。检查费降价,医生的“手艺”更值钱了。
7月起多地医疗服务价格调整,出现有趣的“跷跷板效应”:CT、核磁这些“机器活”收费平均降幅15-25%,中医正骨、疑难病例讨论等“技术活”普遍涨30-50%。
以河北为例,PET/CT检查从1.2万降到9500,而三级护理费从每小时8元涨到12元。这种调整背后是明确的政策导向:让医生的专业价值得到合理体现,而不是让医院变成“医疗器械租赁公司”。

而山东将会在7月调整执行器官移植、临床量表评估、护理、综合诊察、放射检查等5项医疗服务价格新规。江苏则会执行新的护理类医疗服务价格标准。
在青海,调整了放射检查类、放射治疗类、超声类、综合诊察类、中医特殊疗法类、中医骨伤类以及麻醉类共7类医疗服务价格。
和青海相似,河南省也会在7月10日执行新的护理类、中医骨伤类、中医特殊疗法类的医疗服务价格。
03
贵州正式实施医保耗材目录
贵州7月1日实施的医保耗材目录,就像给所有医疗耗材编了本“新华字典”。15位编码采用三级分类+通用名+材质特征,让过去混乱的命名彻底规范。比如原来甲医院叫“钛合金接骨板”,乙医院叫“骨科用钛板”,现在统一为“CHS-M0015-Ti-01”。

更重要的是支付规则改革:所有目录内耗材统一按乙类管理,患者先自付20%再走医保。这样做既防止过度使用,又保证基本需求。有器械商感叹:以后想靠改个商品名多赚钱,怕是行不通了。
04
浙江开启医疗设备带量集中采购
浙江财政厅发布《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印发<浙江省政府采购带量集中采购工作指引(试行)>的通知》,指引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。

浙江新规明确400万以上的医疗设备必须带量集中采购。某型号CT机原来单价280万,全省医院联合招标后直接砍到210万。这种模式有三个创新点:省里谈价格,各家医院分别签合同;所有参数、报价网上公开;建立供应商“红黑名单”。
这场涉及千亿市场的改革,正在重塑医疗行业的游戏规则。看似冰冷的政策条文,最终都将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的实惠——更便宜的检查费、更靠谱的药品、更透明的收费。正如某医保专家所说:改革的刀锋首先砍向灰色地带,留下的阳光利润,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。
医院各科室设备、耗材清单汇总
面对医疗机构百万家、万种医械供需难题,经销商如何破局?
械友医疗整合最全医院科室设备、耗材清单,紧跟政策与热门趋势。
找产品、对需求,来械友医疗,助你抢占医械市场新机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