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械友之家,未经械友授权不得转载
提到神经外科手术,你可能没听过“硬脑膜封合胶”“PEEK颅骨修补片”这些专业名词,但你一定能懂——过去做这类手术,得花大价钱买进口货,因为技术全被美敦力、强生这些海外巨头攥在手里。
一块修补颅骨的材料要几万,一根抗菌缝合线能卖上千,为啥这么贵?
因为咱自己造不出来啊!可谁能想到,短短几年时间,中国企业居然把局面彻底扭转了?从“只能买进口”到“国产占主导”,甚至把产品卖到欧美发达国家,这波逆袭到底是怎么做到的?
先破局:国产耗材如何把进口价砍40%?政策+技术双buff太关键!
2018年有个大动作你得知道——国家出台了《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》,相当于给国产企业发了“冲锋号”。专项基金砸钱支持研发,重点攻那些“卡脖子”的技术,国产企业这下终于有了底气!
就说“人工硬脑膜”这个刚需耗材,以前全靠强生、贝朗垄断,患者只能被动挨宰。结果冠昊生物、天新福这些国产企业一发力,用生物再生材料搞出了同款产品——性能跟上国际水平,安全性还更贴合国人,关键是价格直接比进口的低40%!
现在咋样了?国产人工硬脑膜占了80%的市场,成了首个完全实现“进口替代”的细分领域!你敢信?2023年国内神经外科耗材市场规模飙到58亿元,年增速超15%,比全球平均水平快了近一倍——这哪里是追赶,简直是“超车”啊!
不过不同耗材的逆袭节奏不一样,给大家扒个“国产替代时间表”:
•脑膜修补材料:早就“国产主导”,脱细胞基质材料赢在生物相容性;
•颅骨固定系统:康拓医疗、迈普医学用3D打印PEEK材料,精准度拉满,国产率还在涨;
•高端止血材料:现在国产率才15%,但赛克赛斯已经突破关键技术,未来可期!
更实在的是性价比——进口钛合金颅骨锁卖3000元,康拓医疗同款只要1800元,还过了国际ISO13485认证,质量一点不虚!就靠这“物美价廉”,国产颅骨材料的市场份额4年涨了25%,连县级医院都用得起了。你说,这是不是实实在在的惠民?
再出海:中国耗材怎么征服德国医院、卖爆东南亚?
光在国内厉害还不够,咱的国产耗材早就盯上了全球150亿的大市场!从“本土玩家”变“全球选手”,中国企业靠的可不是低价走量,而是实打实的“全球首创”技术。
迈普医学搞出个“可吸收硬脑膜封合医用胶”,解决了神经外科手术里“脑脊液渗漏”的老大难问题——这可是全球第二款、亚洲首款过了欧盟CE认证的产品!
2024年出口额直接涨了60%,在东南亚更是火爆:价格只有进口货的70%,性能却没差,强生、英特格拉这些巨头都被抢了生意。
还有康拓医疗的“全PEEK颅骨修补系统”,用的PEEK材料没金属伪影、生物相容性还好,直接打进了欧洲高端市场——德国、法国30多家顶级医院都在用!以前都是咱买欧洲的医疗设备,现在反过来“技术反输出”,这波是不是超提气?
而且中国企业特别会找“突破口”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新兴市场成了“出海跳板”:
•天新福的人工硬脑膜在印度卖爆了,市场占有率35%,比美敦力+强生加起来还高;
•佰仁医疗的神经补片过了WHO预认证,直接进了非洲20国的政府采购清单,2023年新兴市场出口占比45%!
更牛的是,咱不再是“跟着国际标准走”,而是自己参与定规则了!迈普医学主导制定了《可吸收硬脑膜封合材料生物学评价》国际标准,康拓医疗成了PEEK颅骨材料ISO标准的起草单位——这意味着“中国技术”开始定义全球行业标准,可不是简单卖货那么简单!
终极战:从“被动接受定价”到“主动掌握话语权”,中国还缺啥?
现在全球医疗市场有个怪现象:欧美产品卖天价,国产货只能卖低价,这就是所谓的“双轨制定价”。比如美敦力的神经刺激电极卖2万美元,强生的止血纱500美元一包,而国产同类产品只能卖1/3到1/2的价格。
为啥会这样?一方面海外巨头握了70%的核心专利,技术壁垒难破;另一方面,想进欧美市场得过FDA认证,平均要等3年,时间成本太高。
但中国企业可没认输!2023年国内神经外科耗材领域的发明专利授权量涨了45%,达237项;迈普医学还跟哈佛医学院建了联合实验室,专攻神经电刺激材料——咱靠“专利布局+联合研发”,就是要打破技术垄断!
更关键的是,中国企业开始玩“价值定价”,不再只拼低价:
•康拓医疗的3D打印PEEK颅骨板,因为贴合度高,让手术效率提了30%,在欧洲卖得比钛合金产品还贵20%;
•冠昊生物联合梅奥诊所做临床研究,证明自家脑膜补片的术后感染率比进口的还低,直接让定价涨了20%;
•赛克赛斯在东南亚搞“产品+培训+售后”一体化服务,硬脑膜封合胶能跟进口货卖一个价,还占了30%市场!
到2030年,全球神经外科耗材市场预计会涨到200亿美元。现在的中国企业,早就不是跟在后面的“跟跑者”,而是能和巨头掰手腕的“并跑者”
康拓医疗的PEEK材料在德国成了“技术标杆”,迈普医学的止血产品在巴西成了“临床首选”,这背后不只是市场份额的扩张,更是全球对“中国创新”的认可。
未来,咱要打破的不只是技术垄断,更是全球定价的“双轨制”。当“中国制造”变成“中国价值”,不仅中国患者能用上更便宜的好产品,全球的神经外科患者都能受益——这才是中国医疗产业逆袭的真正意义,你说是不是?
注: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本文中对官方政策的相关解读,仅代表本平台观点,内容以官方文件为准